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向日葵色版视频 > 车载显示的热潮正在横扫全球面板市场

车载显示的热潮正在横扫全球面板市场

LED向日葵污下载在线播放LED背光源,请选中山兴德!     时间:2023-09-16   查看:

从面板厂布局的显示技术可以看到,当下的车载显示屏既有LCD技术(含a-Si与LTPS),也不乏OLED、Mini/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,尽管目前来看,LCD仍是主流,但OLED与Mini/Micro LED已经开始在车载显示领域崭露头角,其中又数Mini LED的风头正盛。

 
2022年12月,LED模组厂商隆利科技宣布正式与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签订了Mini LED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采购合同,合同金额达4.21亿美元。此消息对LED行业来说是振奋人心的,这标志着Mini LED进一步打开了车载显示的应用空间,给予了耕耘者和观望者很大的信心,也预示着更多资源将投入到这个领域。
 
而过往,车载显示屏面积小,且传统液晶显示面板仅需少量LED灯珠作为背光源,LED厂商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发挥空间非常有限,Mini/Micro LED兴起之后,情况则大不相同。
 
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势不可挡,从车舱设计、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趋势来看,传统LCD屏的性能将无法满足智能车舱在亮度、高清、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,而Mini/Micro LED能够完美匹配更高规格的要求。
 
以目前相对成熟的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来看,Mini LED凭借Local Dimming局域调光技术,可满足新一代汽车对亮度、显示效果、可靠性及绿色节能等的需求,同时,Mini LED背光技术搭配成熟的LCD液晶面板,在性价比方面也具备明显的优势,有利于Mini LED更快渗透高端车型,并逐步打开中端车型等更大的应用市场。
 
至于OLED,虽然产业成熟度高于Mini LED,但其在车载显示领域却未必是Mini LED的对手。OLED因材料特性,在亮度和寿命上有天然的劣势,目前为止仍无法满足户外环境下的高亮度需求。
 
据富采旗下隆达介绍,OLED在中控面板及娱乐显示上的接受度较高,由于亮度不足,类似仪表板这种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对OLED的接受度则比较低,而且,就新能源汽车驾驶座前方的设计趋势来看,仪表板等位置无遮挡,对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,所以OLED未来在使用场景上难免受限。
 
总的来说,多数LED产业链厂商认为,OLED与Mini LED在车载显示领域是共存的关系,但按照未来车舱设计和功能应用的趋势,后者的潜力更强,应用前景更广阔。
 
2022年便是Mini LED背光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应用元年。据LEDinside不完全统计,长城汽车、上汽荣威、理想、蔚来、凯迪拉克、飞凡、奔驰等汽车品牌已经导入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。通用汽车、福特、宝马、Volvo等更多车企正在积极推广中。
 
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数据显示,得益于中系及美系车厂同步推动,2022年车用Mini LED背光显示器出货量约14万片。于Mini LED供应链而言,车载显示屏面积的扩大、应用场景的增加、LED使用数量的成倍增长,都代表着无限的商机。相对于传统车载显示时代,可以说,LED厂商如今在车载显示领域有了较强的存在感,未来有望掌握更多主动权。
 
举个例子,LED厂商现在也开始直接与汽车电子厂商或车企合作了,比如鸿利智汇。去年底,鸿利智汇旗下鸿利显示宣布与马瑞利汽车电子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,目标是推进Mini LED车载显示技术的发展。近日,马瑞利在CES 2023展会上公布了双方的合作成果——35.6"的超清车载大屏,由鸿利显示的12.3" Mini LED车载背光(三连屏)拼接而成。
 
实际上,LED产业链许多厂商也谋划已久,正在蓄势待发,其中有些厂商的Mini LED车载显示产品已经成功导入车企。现阶段,部分LED上中游厂商的动态如下:
 
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,除了LED厂商,Mini/Micro LED车载显示赛道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玩家,例如,海信、创维等老牌电视厂旗下也有显示公司在积极布局中,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厂商闻泰科技亦想要分一杯羹,好不热闹。
 
从高配到标配,Mini LED车载显示屏任重道远
 
汽车开启新“视”界,LED厂商如同开拓了新市场,未来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开花结果。毋庸置疑的是,随着多方力量的加入,Mini LED逐渐在车载显示领域闯出了一片天,但短期内“上车难”是厂商需要承认的事实。从目前已导入的车型来看,Mini LED暂时仅在高奢车款中吃得开;从导入的汽车数量来看,案例明显不多,用户使用反馈不足。
 
LEDinside在与富采旗下晶电和隆达、国星光电、鸿利智汇、晶科电子、瑞丰光电、天电光电等产业链厂商的调研中了解到,在车载显示领域,Mini LED眼下面临的难关包括:车规认证严苛且周期长、产业链配套不足、成本偏高。
 
车规级技术门槛高、认证难度大是所有汽车相关供应链的共识,任何车规级产品都需要通过严苛的AEC-Q可靠性认证测试,Mini LED车载显示屏产品也不例外,这也是限制批量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原因。
 
从资质认证、产品设计、开发、认证到应用需要经过一两年的漫长周期,对供应链厂商的技术研发、品质管控、生产管理、资源等综合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其中,在产品可靠性上,晶科电子提到,目前,Mini LED车载显示产品的耐久性与振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证。
 
产业链配套方面,尽管Mini LED背光产业相比前两年已经成熟了不少,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配套不足的现象,去年天电光电就曾向LEDinside坦言,Mini LED驱动IC配套尚未到位,导致Mini LED生产和需求的放量受限。
 
针对车载显示领域,晶科电子也指出,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车规级驱动方案。不止驱动IC,富采旗下隆达还提到与PCB环节的配套问题,该环节对Mini LED整体成本产生比较大的影响,若能形成良好的协同,有利于降低综合生产成本。
 
产业链配套之外,成本还与诸多其他因素挂钩。从Mini LED自身来看,Mini LED技术和工艺(尤其是COB)尚未成熟,良率不高,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。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看,天电光电提及,相比传统车载显示方案,Mini LED背光方案将显著增加LED的使用颗数,成本上涨的同时,功耗也相应提高了不少,这也是车企考量的因素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。
 
整体而言,“上车难”主要是车企导入意愿及Mini LED市场接受度的问题。对此,天电光电表示,车载市场相对一般消费性应用市场,在新产品迭代替换速度上更加保守,需要头部车企积极导入Mini LED技术,带动更多车企加快入局。
 
不过,LED厂商持有共同观点:目前车企导入意愿是强烈的,这也与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的情况相符。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,2023年欧美系车厂已逐渐将Mini LED背光显示器应用扩展至旗下更多车款,未来几年,车用Mini LED背光显示器的出货量预计将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。
 
显然,需求是可期且可观的。短期来看,Mini LED有望逐年提升在高端车型的渗透率,中长期来看,综合LED厂商的观点,Mini LED最快2025年以后才能大规模上车应用,从高配到标配,Mini LED车载显示屏厂商任重道远。
最新产品信息
最新向日葵色版视频 资讯